假肢就像身體的
“好幫手”,幫人們重新行動、生活。但用久了,難免會出現故障或損壞,走路不穩、抓握無力等問題隨之而來。遇到這些情況別慌,今天就從鄭州假肢廠的角度,聊聊常見的維修方式。
小毛病自己動手:簡單故障處理
假肢日常使用中,一些小問題其實不用大費周章找專業人員。比如假肢的關節部位發出異響,很可能是因為缺乏潤滑。這時,只需找到適配的潤滑劑,按照說明書的指引,滴在關節活動處,再輕輕活動幾下,就能減少摩擦,消除響聲。再比如,假肢的裝飾外套如果出現輕微破損,沒有影響到內部結構,使用者可以購買同材質的補丁材料,小心粘貼修補,既不影響外觀,也能防止破損擴大。
還有一種常見情況是接受腔出現細微裂痕。接受腔是假肢與身體接觸的關鍵部位,輕微裂痕雖然暫時不影響使用,但放任不管可能會導致問題加重。這時候,可以使用專門的樹脂修補劑,均勻涂抹在裂痕處,等其固化后打磨平整,就能繼續使用一段時間。不過要注意,這種臨時修補只是權宜之計,后續還需進一步檢查。
專業維修不可少:復雜故障處理
當假肢出現更復雜的問題時,就得依靠專業力量。如果是機械假肢的關節卡頓,無法正常屈伸,很可能是內部零件磨損或錯位。這種情況需要將假肢送到假肢廠,技術人員會拆開關節,檢查齒輪、軸承等部件,更換磨損嚴重的零件,并重新調試關節的松緊度和活動范圍,確保關節恢復順暢。
對于肌電假肢來說,信號傳輸不穩定是常見故障。比如穿戴者做出動作,假肢卻沒有及時響應,或者出現誤動作。這可能是電極片老化、線路接觸不良,也可能是控制系統出現問題。假肢廠的維修人員會先用專業設備檢測信號傳輸路徑,確定故障點。如果是電極片問題,直接更換新的電極片;若是線路或控制系統故障,則需要仔細排查線路連接,維修或更換損壞的電路板,重新校準系統。
下肢假肢的腳底部件如果磨損嚴重,影響行走穩定性,也需要專業維修。假肢廠會根據磨損情況,選擇更換整個腳底部件,或者添加耐磨材料進行修補。同時,還會對假肢的整體受力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整,保證使用者行走時的平衡與安全。
定期保養很重要:減少故障發生
雖然有多種維修方式,但頻繁維修不僅麻煩,還可能影響假肢的性能和使用壽命。因此,日常保養必不可少。使用者要定期清潔假肢,保持接受腔干燥衛生,防止細菌滋生和皮膚過敏;按照說明書要求,對活動部件進行潤滑保養;定期到假肢廠進行詳細檢查,讓技術人員提前發現潛在問題并處理。這樣,才能讓假肢陪伴使用者更長久,更好地發揮作用。